——大通县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按照西宁市打造高原“洁净”城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要求,为进一步践行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新思想,深刻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大通县多管齐下、全民参与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面子”“里子”系统治理、城镇乡村协同发力,集中解决环境卫生突出问题、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新大通,不断提高“幸福大通”成色,擦亮“山水大通”底色。
党政举旗定向,高位部署推动。一是党政同责,强力动员。3月25日,大通县召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各县级领导、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各乡镇党委政府及村(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全县上下闻令而动、快速响应,充分利用电视台、融媒体等渠道,通过专栏专窗、微信工作群、“阳光村务平台”“小喇叭”等平台,依托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浓厚氛围。二是精心组织,有序保障。按照《大通县打造高原“洁净”城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大通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各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各单位、各群团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建成立综合协调、动员宣传、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河道污染排查纠治、环保反馈问题整改、纪法执行保障6个工作组,定标准、强措施,明要求、细分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以务实的举措、扎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强力推进集中整治工作落实。三是压实责任,强化督查。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片包联、各乡镇各单位各群团组织主要负责同志直接责任,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实行部门单位分片下沉乡镇联合开展集中整治,主要负责同志认真谋划、专项部署,分管负责同志俯身推动、战在一线,构建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政府办公室抽调12名工作人员分4组对各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实地督查,建立《大通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地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对比台账》,通过“710”政务督办系统督促落实反馈。大通融媒开设“曝光台”,及时曝光卫生死角、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现象,有效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确保环境卫生换新貌、巩固治理见长效。
全域联动响应,火力全开整治。一是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带头,捡拾垃圾、清理死角,以身教胜于言传、实干大过动员的务实精神,躬身入局、以行践诺,积极参与城乡环境卫生、河道污染排放、环保反馈问题大整治、大整改、大整顿。二是逐项攻坚,全面整治。各单位、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按照区域划分,组织干部群众集中开展河道、道路、林带及城乡卫生死角专项整治。截至目前,累计出动人员41174人次,投入大型机械、清运车辆等2883台,清理整治河道、沟渠、林带、道路沿线3420.4公里,清运垃圾6867.26吨,治理“六乱”2036处。三是清理清洗,城乡同步。全县出动专业清扫保洁人员173人、清扫保洁车辆7台,累计清理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死角垃圾20处,收运垃圾约16吨。清理城市牛皮癣165处,降尘作业洒水528吨,清洗“城市家具”439处、建筑外立面6000平方米、人行道15718平方米、台阶675米。依法取缔店外延伸235处、占道经营18家,张贴违停告知单37份。
突破难点重点,创新机制举措。一是锚定目标,综合整治。紧盯全域无垃圾、河道无污染、卫生无死角目标,统筹面源、点源治理,重点清理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景区周边、水域水面、河道沿岸垃圾死角;强力推进“三清一改治六乱”村庄清洁整治行动,治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行为;加强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建设,推进河湖长制体系向外拓展和延伸;持续推进生态环保督察交办工作,紧盯问题、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全面整改,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二是重点突破,梯次推进。构建“五共”治理体系,按照先简后难、先点后面、整体提升的原则,先河边、路边、岸边,再延伸;先垃圾、污水、违建,再深入;先村内、院内、家内,再拓展;先当时、当下、当前,再长远。三是以改促建,创新机制。大通县集中15日攻坚,按照全面整治、巩固提升、评比验收时间节点,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任务细化在日程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在补短板中促进作风转变,在破难题中提升能力建设,在强推进中改善城乡面貌。研究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引导群众参与治理,倡导良好卫生习惯,增进绿色环保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走深走实,聚力绘就“一城山水、大境通达”的新画卷。(信息员:颜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