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以来,大通县根据省市农业生产目标任务,紧紧围绕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农机装备“一个支撑”,持续优化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早安排、早准备、早落实,从细节入手,全方位做好春播备耕和农业生产指导服务工作。
抓好农情信息调度。以“增粮、扩油、强菜”为目标,制定印发《2022年大通县农牧业生产指导性计划》,及时掌握农资储供、农业生产、自然灾害动态,科学分析预判农业生产风险发生发展趋势,全面抓好2022年度全县农业生产工作。
保障农资储备供应。增加调度储备,全力保障农资供应,适度加大商品有机肥、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资储备和供应,提前着手解决因疫情防控造成农资发运配送困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县供销联社储备有机肥11500吨、尿素2500吨、二铵1700吨、磷肥350吨、复合肥360吨、生物菌肥90吨、农药25吨,县种子部门储备农作物良种185.8万公斤,其中,麦类142万公斤、油菜11.8万公斤、青稞6万公斤、马铃薯26万公斤。
积极指导农机检修。积极组织检修农机具,大力示范和推广先进农机技术和机具,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今年春耕期间,全县将投入机具6.8万台,其中,拖拉机3万台、配套机具3.75万台、其他农机具0.05万台。
加强农业技术指导。落实农技指导员包乡、包村制度,加快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指导做好农业保险工作。截至目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40期,培训农户2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及信息1万余份。
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加大“金穗服务惠万家”“扶社贷”等金融支持力度,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入农业农村,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农项目融资。
严格农资市场监管。启动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加强春播备耕期间农资市场监管,积极联合县农业农村、供销联社、公安等部门,强化农资市场执法,开展农资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农资产品违法违规行为,稳定农资价格,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检修维护灌溉设施。全县现有国营灌区5个,涉及灌溉面积11.5万亩,当前可灌溉面积10.03万亩(北川渠灌区灌溉面积5.60万亩,石山灌区灌溉面积1.26万亩,景阳水库灌区灌溉面积1.04万亩,宝库渠灌区灌溉面积2.13万亩)。对所有农田灌溉设施逐项检修、维护、保养,确保春季灌溉运行正常。
加强气象信息发布。做好各类农业气象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服务,重点关注拉尼娜事件可能带来的极端灾害性天气变化。对土壤墒情、冻土深度及春播期天气趋势综合分析,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的短、中、长期预测预报,指导农户进行春耕生产,做好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
(供稿单位: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