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阅读次数:0 发布者:县教育局 发布日期:2022-01-07 15:56

  一、文件出台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一)文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西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大通县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二)出台目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办好特殊教育的重大要求,重视关爱残疾学生,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二、《方案》提出的随班就读工作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一是应随尽随原则。依据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妥善安置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对于具有随班就读能力的学生安排在普通中小学就读,普通学校结合残疾学生实际做好入学安置工作,实现应随尽随。

二是因材施教原则。普通学校根据国家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统一教材要求,结合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实际,制订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利用资源教室做好学生康复训练、学业、生活指导,努力为残疾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三是普特融合原则。推进普特融合教育,使残疾儿童少年有效融入开放教育环境,促进残疾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融入社会能力。

三、《方案》从哪几方面健全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机制?

一是构建以县政府为主导,县教育局为主体,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普通中小学为支撑,县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康复)上门为补充的工作机制,发挥县特教资源中心的指导作用,实现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全面推进县域融合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及时为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学籍,送教上门学生学籍纳入县特校进行管理,保障全县残疾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三是建立和完善招生安置、筛查鉴定、教学研究、考核评价、检查指导以及资源专兼职教师管理等制度。四是建立特殊儿童少年工作台账,为每名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学校及其他工作人员须对残疾儿童少年个人信息及接受教育能力评估结果严格保密,在学生升学、转学时做好交接工作。

四、《方案》在规范随班就读入学安置方面提出哪些要求?

一是每年4月底前,由教育、残联及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全面摸底排查。8月底前,由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全面规范评估,提出入学安置建议,如学生因身体好转,学习能力增强,能适应学校生活的需重新进行评估,切实保障具备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二是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合理安排随班就读,每班安排的残疾儿童少年原则上不超过3名,应适当减小班额,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学校可设立特教班,探索采取上午集中授课,下午到普通班级融合教育等方式开展教育和康复工作。

五、《方案》在提高随班就读的工作质量提出了哪些措施?

一是尊重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积极创建包容、友爱、互助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促进残疾学生融入班级、融入主流、融入社会。二是制定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落实“一人一案”,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生活适应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艺术教育,为其适应社会生活及就业创业奠定基础。三是建立健全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校联系沟通机制,积极争取村、社区、社会相关团体和专业服务机构的关心与支持,形成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教育合力,共同为残疾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六、《方案》就落实教育教学特殊关爱方面提出了哪些举措?

一是凡是接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资源教室,并按照要求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及资源教师。凡是不足5人的学校,就近选择已建立资源教室的学校辐射片内随班就读学生,保障资源教室功能发挥。二是对随班就读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大关爱帮扶力度,鼓励全班学生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结对帮扶,学校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创设有利于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教育环境。三是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实施个别化评价,有继续升学意愿的安排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或单独组织的特殊招生考试。

七、《方案》就加强随班就读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为解决随班就读教师数量不足、待遇保障不到位、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方案》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强师资配备每个资源教室至少配1名教师,随班就读学生不足5人需配备兼职资源教师,从事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的工作量不应低于其工作总量的三分之一。二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充分依托“国培计划”和省市县教师培训项目,提升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教研部门加强特殊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推广和应用教研成果。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科学评价每一位承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各级各类考核奖励中给予适当倾斜,认真落实资源教师特殊岗位补助津贴政策。四是加强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及资源教室建设和使用,为本校及周边学校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服务。

八、《方案》对随班就读工作健康发展保障措施有哪些?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随班就读、送教(康复)上门是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让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充分融入社会参与公共生活是推进我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教育、发展改革、残联、民政、财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特殊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应随尽随并不断提升全县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三是完善保障体系。积极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及时足额拨付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确保随班就读各项工作落实,将随班就读工作作为各级年度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增强舆论引导意识,充分和有效地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传播媒介,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对特殊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发展特殊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九、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解读方式

解读机关: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教育局

解 读 人:田春海

联系电话:0971272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