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大通县公安局长宁派出所民警电话,称有群众送来一只受伤的猫科野生动物需要救助。随后,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大通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工作人员立即前往长宁派出所进行现场确认,经鉴定,受伤的“大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因前肢受伤无法活动,急需进行救治。工作人员遂与西宁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将受伤的荒漠猫送至救助中心进行救治。
荒漠猫属于猫科,是我国特有的猫科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数量稀少,分布密度较低,体形较家猫大,尾长,四肢略长,耳端生有一撮短毛,栖息在海拔2800-4000米的荒漠、草原草甸、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地带,主要以鼠类、鼠兔、旱獭、鸟类等为食。
近年来,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教纳入常态化工作,通过和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大通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每年组织开展夏、秋两季联合巡护、“绿盾”等专项行动,加大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巡查执法力度,有效保护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遏制了各类破坏林草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并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为载体,以电视台、报刊、微信公众号、线下科普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动员和呼吁社会各界参与、关注和支持自然保护事业。今年以来,通过群众救助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共9只,随着保护野生动物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群众自觉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使因病伤落单的野生动物得到救助,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