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为抓手,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以水资源的消耗总量和消耗强度的刚性约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2017年大通县启动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2019年11月大通县被水利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强化制度建设,保障工作推进。积极探索建立计划用水、定额管理、技术应用、价格管理等系列制度,分解细化任务,落实目标责任,纳入部门考核。编制《大通县县域节水型社会巩固提升实施方案(2020—2022)》《大通县2021年节约用水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大通县节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用水统计调查制度(试行)》《节水评价工作制度》,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用水管理,突出示范引领。全面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执行《西宁市计划用水管理制度》,确定全县2021年计划用水量为1.6845亿m³。规范各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强化定额使用,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载体认定等工作中严格执行《青海省用水定额》要求。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组织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监督检查,取水行为得到有效规范。
推进载体创建,提升节水实效。通过开展2017—2020年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工作,我县已创建58家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和13家节水型居民小区,县直机关单位已全部完成节水型单位建设。2021年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10家,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已完成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北川灌区正在开展节水型灌区试点创建单位创建工作。
强化宣传引导,增强节水意识。集中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参与,倡导人人惜水。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节约用水知识大赛”线上有奖竞答活动,共有7808人参与答题,其中水利系统213人、教育系统3653人、医疗卫生系统1856人、其他县直各部门共1520人,使节约用水成为行动规范,节水效果日益显现。
通过节水型社会达标工作建设,我县形成了“珍惜水、爱护水、保护水”的良好氛围,以板块推动、示范带动为主线,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对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减少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