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发展和改革局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一轮疫情,大通县发改局充分发挥“两个作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以能力建设为契机,坚持在战“疫”一线转作风、提能力、显担当,坚持统筹物资保障、保供稳价、为企服务、项目推进等工作多管齐下,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织密技防网络,提升战疫“硬核”力量。疫情突发以来,第一时间响应疫情防控要求,协调电信局、供电公司,紧急组织应急队伍,对重点区域连夜落实24小时无死角“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覆盖安装网络应急监控、音频播放器等电子设备,实现重点区域监控“零接触、云监控”。同时,通过音频播放器,循环播放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指挥部各项通告等,确保封控区居民对疫情防控政策“入脑入心”。116套视频监控设备和21套音频播放器为疫情防控提供快速、便捷、全方位数字化智能服务,助力全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全力保供稳价,提升民生服务温度。第一时间协调组织重点超市、合作社、蔬菜平价店等85家保供单位开展米、面、粮、油、肉、蛋、奶和日用百货等生活物资供应,确保各类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动员众辉电商、邮政等7家企业及时开通“线上”生活物资采购免费配送渠道,组建物流配送志愿服务队,为辖区居民提供24小时“暖心”服务,全力打通疫情期间全县生活物资供应“最后一百米”。强化疫情期间价格监测,对粮、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价格实行一日一采价、一日一汇总、一日一上报,全面做好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情况的动态分析和监测预警,确保疫情期间全县生活物资价格稳定、供应充足。同时,加强与卫健、应急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全力组织防疫物资调配、运输、发放,为夺取全县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稳企纾困质效。严格按照“狠抓落实、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出实招、求实效,积极解决重点行业企业面临的急、难、险、重问题,竭尽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把握服务重点,梳理企业需求,针对疫情期间企业跨省运输困难问题,按要求初审上报跨省道路运输通行证37张;针对我县重点消杀用品生产企业在市内跨区流动的需求,协助办理西宁市车辆通行证,保障消杀用品供应;针对危化品生产企业,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及时协调市工信局、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为青海宜化运输车辆在防控卡点进行备案,及时清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化学品,确保企业不因疫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针对一般性生产企业,通过线上沟通的方式,及时发布各类公告、信息,排查外来人员入企情况,为企业正常生产提供帮助。在疫情期间,对企业项目申报、节能报告编制等进行线上指导帮助,目前,已征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0余项,反馈节能报告编制问题11条,为企业日后复工复产筑牢基础。
强化跟踪服务,提升项目保障进度。为确保大通县重点建设项目按年度目标有序推进,县发改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因情施策,调整和优化投资项目推进方式。创新形成“三调度三服务”机制,综合实施重点项目日调度、包保项目周调度、政府资金项目随时调度,可研审批在线式服务、项目生成介入式服务、资金争取保姆式服务,最大限度化解疫情对项目投资工作的影响。疫情期间,县发改局完成了第三完全中学风雨操场、清洁能源改造等10余项项目论证批复,谋划生成了全民健身中心、应急隔离场所、应急仓储物流、二手车交易市场等20余项重点建设项目,申报落实了东部新城热源厂、北川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四六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资金2.42亿元,指导大河滩水库、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楼等一批重点项目封闭管理、有序施工。精确协调、精密组织、精简审批、精准保障,多措并举确保了大通县疫情防控“不掉线”、可研审批“不断档”、项目建设“不停工”、经济发展“不停摆”,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有力支撑。(供稿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